不知從何時起,“快節奏”已經無法形容我們目前的生活狀態,“著急”似乎更能描述大多數人活著的方式。人們在追問:快樂去哪兒了、信任去哪兒了、從容去哪兒了、包容去哪兒了、平和去哪兒了、浪漫去哪兒了。人們在思考:社會道德是進步了還是滑坡了?公眾的心態是變得更加從容了還是更加迷茫了ㄔ�2日《人民日報》)
  從容來自於內心的安寧平靜,沒有或較少壓力。上學、看病、就業、住房等等,哪個不像一座座大山壓得人喘不過氣來?要生存,要不輸在人生起跑線,誰會甘於現狀,自動認輸?在追逐減壓的路上,誰慢一步,誰可能就失之千里。旅途漫漫,有人成功了,有人正在成功的路上,更多人即便被生活擊得頭破血流也是痴心不改。可以說,步履匆匆的背後,是內心的焦慮不安,是對社會缺乏安全感的直接體現。
  誰都可能缺乏安全感,富人也有,否則就不會安裝防盜門,雇佣私人保鏢,但更多的是窮人。窮人越多,社會焦慮就越多,不安和不和諧因素就越多。尤其是,強勢群體還是用非制度化的形式,使得強者愈強、弱者愈弱,導致社會兩極分化不斷加大。但任何人都不會輕易向命運屈服。於是,在與人生隨行的包裹中,急切切將最急於扔的扔掉,不約而同地將“金錢”留下。因此,所謂的道德滑坡、心態迷茫,其實都與錢有關。
  這個世界,金錢不是萬能的,但哪樣不都要花錢?以至於,對一個人的價值評判,也是看他財富占有的多寡。從這個角度看,那些著急忙慌奔波著的人流,實際就是兩個人:一個是為名利,一個是為生活,是艱辛的生活推著他們不得不追,馬不停蹄。
  誰都希望能擁有一份沉靜恬淡、一份平和自然。“慢模式”因為稀缺才流行,很大程度,只是一種憧憬,或者說是一種充滿自娛自樂式的烏托邦。你要想小資,首先就得有小資的資本。主張中國應當放緩發展節奏來解決社會問題,這主張當然不現實,恰恰相反,急需要解決的,就是讓社會物質極大豐富到不再對生活擔心,這是讓人“不著急”的唯一“鎮靜劑”。至少,在未實現之前,要有一套良善的社會財富分配系統,從根源上消除利益障礙,打破“階層固化、“代際傳承”的桎梏,夯實社會平衡的基礎,讓窮人不再於困頓無望中日復一日地循環。一旦沒有或者較少的生存壓力,對未來足夠放心,有能力去享受慢生活,誰還會低頭匆匆趕路?
  文/晴川  (原標題:國人“著急”亟需一帖“鎮靜劑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i73sirv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